民办高等教育须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标”
发布时间:2019-04-29

   来源:职教网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两个数字,1000亿和100万:“政府将从事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利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对于职业教育招生“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政策红利,民办高等院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而丧失质量意识,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教育性,不能只关注对外宣传而丧失内涵建设。

在机遇面前,民办高等院校如何发挥优势、内涵转型发展,实现与公办高校在现代职业教育构建上的“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呢?我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必须对标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趁早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

瞄准构建“系统+版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系统+版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即纵向以初等、中等、专科、本科和专业硕士相衔接,横向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与行政、行业、企业相沟通的职业教育系统;“结构”即形成多版块发展格局。形成省市统筹的职教园区版块,县区统筹的“政府+职业教育中心+基地”县域职教中心版块,行业或院校统筹的“集团+学校+企业+基地”的职教集团版块。

通过一系列关联政策,联接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各层次结构。通过本专科高职单招、3+2五年一贯制、3+4模式,做好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职业教育的衔接。通过“特聘教师”制度,解决技能技术型教师和校企合作育人问题。通过国家专项资金、省级财政职教专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保障职业院校的基本建设和运行。通过各级“技能比赛”,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

精良驾驭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三驾马车”

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民办高等院校创办者要始终关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学校内涵发展”这“三驾马车”,学校发展必须始终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与市场需求步调一致。

要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作为民办高等院校的举办者,必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党和国家所赋予使命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行业都认可、当地离不开、世界可交流”的应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的能工巧匠。我认为,不管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办教育都是做公益;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高等院校永远是党办;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例外。

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整体上依然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底端,面临“低端锁定”和“质量洼地”的严峻挑战。对于职业教育招生“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政策红利,民办高等院校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而丧失质量意识,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教育性,不能只关注对外宣传而丧失内涵建设。我认为必须要紧抓“国际化”和“信息化”两个关键词助推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当地球村、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颠覆我们的教育方式、生存方式、学习方式时,民办高等院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环境,充分整合网络优质学习资源,弥补资源短缺的不足,营造全新教育生态,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更多订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灵巧化的高等教育服务;围绕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联合办学、境外办学、协同培养、合办二级学院等国际化办学模式,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国际化师资、国际化专业、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学术。

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民办高等院校的生存将完全取决于竞争机制下学生的多元化选择考验,谁不注重办学质量,谁就有可能出局。我们在办学摸索过程中,总结出深度产教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产业链,行业产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七个融合:一是学校和工厂的融合。学校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工厂既是工厂又是学校;二是教室和车间的融合。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车间又是车间又是教室;三是老师和师傅的融合。在学校是老师,在工厂就是师傅,工厂那些师傅跟我们对口的,他既是师傅又是老师;四是学生和学徒的融合。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到工厂里就是学徒;五是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生不仅要学理论,更要重视实践,理论和实践要紧密融合;六是实习和实践的融合,建设学校附属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上岗实践锻炼;七是成绩和成效的融合,探索灵活多元的学分制,将学生成绩与实习实践挂钩。

有效释放激活民办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

确保经费向确需、确难领域的倾斜。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支持校企合作,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建议省财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据改革实施方案,突出改革导向,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中增加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项目经费,并划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等院校;向中央财政积极争取高等专科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专项资金经费,用于改善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条件。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导与规范民办高等院校的招生政策,鼓励民办高等院校发挥专业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优势,培养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将民办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制定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院校教师发展的政策措施。由省级教育、人社、财政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民办高等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评聘等监管工作,教师职称与公办院校互认;积极探索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引进高层次技能人才。鼓励与规范民办高等院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特聘、兼职等方式引进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在国家政策鼓励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背景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权力下放给民办高等院校或大型企业。

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按照“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思维,加快民办高等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指导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民办高等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鼓励大中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实训基地;针对特殊群体职业教育需求,创办特色职业学院。如“厨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的技术针对性。如针对退役军人提升学历、修炼技能等需要,创建“退役军人学院”。通过提高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技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进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董事长)

出自:人民政协报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400-0913-665
招生热线:0913-2112998、2080091、2080092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西兴街与石泉路十字西200米
陕ICP备16002673号-1